付信亮博士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最新学术成果

发布者:WilliamHill威廉希尔发布时间:2025-11-06浏览次数:156

近日,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(《美国化学会志》)在线发表了物理化学教研室付信亮博士最新研究成果。论文题为“Control of CO2 Electrocatalysis via Modularly Customizable Graphdiyne”(通过模块化可定制石墨炔实现CO2电催化调控)。付信亮博士和德国不来梅大学郭翔宇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新加坡国立大学Kostya S. Novoselov教授、南开大学袁明鉴教授、天津理工大学王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,威廉williamhill为论文第二单位。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创刊于1879年,是美国化学会的旗舰期刊、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及自然指数(Nature Index)收录期刊,致力于发表化学学科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性研究成果,最新影响因子为15.6。

在材料科学领域,实现按需设计、结构可控的材料一直是科研界的长期目标。然而,传统材料结构往往复杂,难以建立统一的设计原则,从而限制了性能的进一步优化。近日,该研究团队以模块化石墨炔(Graphdiyne, GDY)为研究平台,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分子设计的可定制框架,实现了原子级精准调控催化行为的新策略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(DFT)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,系统引入电子给体和受体基团,构建了13种有机分子单元,制备出一系列具有预设结构的模块化GDY材料。这种“积木式”分子设计思路使研究者能够清晰地解析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,为设计高效催化剂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依据。研究发现,活性炔碳的氧化态与CO2电还原反应(CO2RR)活性呈现典型的“火山型”关联。进一步的电子结构分析表明,氧化态与材料的功函数、价带顶(VBM)以及费米能级(En)等关键参数密切相关,从而建立了一个可预测的性能调控框架。通过精确调控sp碳的氧化态,团队实现了CO2还原与析氢反应(HER)之间的平衡突破,使产物中CO/H2比可从1:10灵活调至13:1。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石墨炔材料结构—性能之间的关系,还提出了一种可模块化设计的新思路,为未来高效合成气生产与可持续能源转化提供了的理论基础。

材料设计和理论预测

该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(No.T2225024)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No.2022YFE0201500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No.91956130)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(No.2025AFB239)、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(No.PA240212)以及英国皇家学会(No.RSRP\R\190000)等项目的资助支持。


论文信息:

Control of CO2 Electrocatalysis via Modularly Customizable Graphdiyne

Xinliang Fu1, Xiangyu Guo1, Pengyu Shi, Thomas Frauenheim, Kostya S. Novoselov*, Mingjian Yuan*, Mei Wang*

J.Am.Chem.Soc. 2025 DOI: 10.1021/jacs.5c11774

论文链接: https://pubs.acs.org/10.1021/jacs.5c11774


© CopyRight 中国·williamhill(威廉希尔-VIP)官方网站-Ultra Platform 版权所有 地址:湖北黄石市磁湖路11号 电话:0714-6515602 邮编:435002